新中国成立50年来,我国的体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经过几代体育工作者的奋斗,我们实现了从“东亚病夫”到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的历史跨越。
国庆前夕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说:“新中国体育事业的50年是不断坚持发展体育运动、增强人民体质的50年,是不断攀登世界体育高峰、塑造中华体育精神的50年,也是不断服务经济建设、促进社会发展的50年。新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,为国人敬仰,世人瞩目。”
伍绍祖说,以毛泽东、邓小平、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,都对我国的体育事业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和高度重视,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我们的体育工作以发展体育运动、增强人民体质为基本任务,以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为基本方针,以实现两个转变为基本思路,以《体育法》为基本依据,为增强国民身体素质、提高综合国力、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、巨大的贡献。
伍绍祖说,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十年代初,我国即开始在广大青少年中推行“劳卫制”和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,推行初期每年不到十万人达标,至今每年已有一亿多人次达标。举办全国工人、农民、大学生、中学生、少数民族、伤残人等运动会形成体系。1995年,国务院颁发实施的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,江泽民主席作了“全民健身,利国利民;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”的题词,给群众体育注入新的活力,各式各样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多起来了,城乡健美、健身等休闲娱乐中心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据统计,由国家体育总局评选的“全国体育先进县”已有555个,先进社区158个。全国城乡活跃着约10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。
伍绍祖说,群众体育变化最大的是人们健身观念的转变。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,“花钱买健康”、自觉地参加健身活动逐渐成为社会新时尚。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超过62万个,总面积8亿平方米,人均0.65平方米。与旧中国相比,数量增加了近150倍,人均面积增加了65倍。
“体育事业50年辉煌历史,突出地表现在竞技体育舞台上。”伍绍祖说。根据最新统计,到目前为止,中国运动员共获得1249个世界冠军,创超世界纪录983项次。旧中国曾派选手参加过3届奥运会,根本无实力夺取金牌。新中国选手则先后参加了5届夏季奥运会、5届冬季奥运会,总计获52枚金牌;其中在洛杉矶、巴塞罗那、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金牌总数列第四位,在第二集团中名列前茅。中国还在第九至第十三届亚运会上做到了金牌和奖牌总数的“五连冠”。新中国体坛群星熠熠,英雄辈出:容国团一句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至今仍激励着国人;中国乒乓球心怀为国争光的信念40年长盛不衰;中国女排“顽强拼搏”的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;“铿锵玫瑰”为全世界的华人深感自豪……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成为鼓舞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,也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,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体育大国的风采。
伍绍祖还特别强调,新中国成立后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与国际体育的交往不断扩大,体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如被誉为“小球推动大球”的“乒乓外交”是体育外交的杰出典范。1979年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,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,对外体育交往不断扩大。截至1998年底,我国已是99个世界体育组织、67个亚洲及远东与泛太平洋体育组织的成员。
1993年,长期“吃皇粮”的中国体育界提出要以转变运动项目管理体制为重点,深化体育改革。翌年,中国竞技体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,以足球为突破口,先后出台了主客场的甲A甲B联赛、俱乐部制、球员转会制等举措。伍绍祖认为,走社会化、产业化的路子,足球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。截至1997年底,我国所有的68个运动项目已全部实行向协会实体化的转变,按照“有核心、有层次、有依托”的原则建立了20个全国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。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等项目实行俱乐部制,使竞技体育逐步走向职业化、市场化。
伍绍祖强调:“体育社会化、产业化是中国体育改革的方向。由国家办体育的单一形式要逐步形成国家、社会共同办的多种形式。”他说,体育竞赛、体育娱乐、体育用品以及冠名权、电视转播权等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。有人预言,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。